首页 数码科技 918事变是什么事件详细过程

918事变是什么事件详细过程

918事变是什么事件详细过程

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在东北发生的日本侵略战争,是日本1931年侵略中国东北的开端,相关双方是中国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和日本关东军。9月18日当天,日本称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的一段铁桥,并于晚十点炮轰国军东北驻地“北大营”,侵占沈阳。驻沈阳东北军多次向正在北平的东北军领袖张学良报告遭到日军袭击,张多次下令“不抵抗”。19日及随后几天,张学良与包括谍报单位的各方面人员多次向时任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的蒋中正报告遇袭,蒋多次下令避免冲突。东北军未能有组织地抵抗日军的进逼,仅仅三个月之内,日本关东军在几乎没有军事冲突下,便侵占了东三省全境,1932年3月1日日本在东三省建立傀儡政权满洲国。

日军在九一八事变后进入沈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日矛盾激化,日本国会和以总理大臣(首相)为首的内阁权力下降,日本军部主战派地位上升,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日本随后不久即进军占领热河省,并开始渗透华北地区,在中国东北扶植成立所谓满洲国意图撇开责任掩饰侵略意图,事实上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蒋介石寄希望于“国际公理之判断”,国际联盟受理中国的申诉后曾前来调查,尽管多数国家同情中国,但当时国际联盟乃是国际协调机构,而非凌驾于各国之上的权力机构,且英、法、荷等列强当时仍为殖民国家,故列强也没有太多作为。

918事变是什么事件详细过程

苏联亦因之前曾与东北军有隙而不愿多言。美国同意对日本实施有限的经济制裁,但仍考虑在日本继续做贸易生意。只有众多现今第三世界未发达国家积极反对日本行为,声援中国。最后仅有国际联盟如空谈般的举措,次年3月27日日本退出国际联盟。日本遭到国际抵制后,国内的法西斯运动日盛。

在1905年日俄战争击败俄罗斯帝国后,日本拥有中国东北地区境内的南满铁路,和铁路沿线的驻军权。为扩大利益,日本政府积极主张建设铁路支线。初期东北的统治者、奉系领导人张作霖为获得日本的支持,同意日本修建铁路。后来迫于民意压力,张作霖计划自行修建铁路,打破日本的垄断。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发生,张作霖被日军暗杀,其子张学良继续其父的方针,引起日本的不满。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改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废除五色旗,归顺国民政府。

1929年3月1日奉天省政府改称为辽宁省政府,并主张收回旅顺大连租界与南满铁路。1929年底,张学良的东北军为了从苏联手中收回中东铁路与苏联军队爆发武装冲突,即中东路事件。此役张学良大败,暴露了其相对虚弱的军事实力。东北当局对俄力抗无功,俄亦知难而退,中央政府对俄宣布绝交。事后,中苏关系彻底断绝。日本关东军从上到下则变得极为急迫。

1930年5月,板垣征四郎表示满蒙问题非外交手段所能了,惟有诉诸武力,驱逐张学良,石原莞尔拟有“攻沈要领”。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于9月率领其主力进入山海关,支持蒋中正中央军,关外防备空虚。东北军入关后,东北三省驻兵减弱,张学良长期留在北平,注意力转向关内,日本军人认为此时夺取东北,可不费吹灰之力。自东北易帜归服中央后,日本人既嫉妒中国之统一,复羡慕东北三省之资源,发动侵略日趋积极。

1931年5月,汪兆铭、李宗仁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派遣陈友仁赴日本接洽援助,并策动石友三叛变、出兵北伐同时以武器资助江西南部的红军。

5月以来,日本军人复认外在形势于日本有利,广州、南京之争方急,江西红军势张,长江水灾严重,欧美经济恐慌,确为对东北行动之少有机会。石原莞尔提出关东军应为解决满洲问题主动制造机会。

6月,日本陆军与参谋本部拟成一“解决满洲问题方案”,关东军加紧制造中国内乱。间岛暴动后,日本军部和政府趁机在日本大肆渲染“满蒙生命线的危机”,陆军大臣南次郎声称“满蒙问题只能用武力解决”。此时中华民国南北形式上统一,但当时国民政府仍忙于平定中国各地以中国共产党为主的红军势力。

7月,日本关东军煽动河北之石友三叛乱,以飞机送流亡大连之阎锡山重返山西,命与石友三合攻北平、天津,使张学良无暇顾及东北;同月,长春万宝山韩侨与当地农民冲突,朝鲜半岛发生排华暴动。及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发生,7月6日,张学良命东北政务委员会,力避与日本冲突。蒋正于第三次围剿江西红军,及应付两广军事,7月12日,致电张学良,谓“现非对日作战之时,以平定内乱为第一。”

九一八事变本来要被当局阻止,但受到关东军把各方拖延下,因而原定于较晚才起事的行动提前发生。1931年9月18日下午,日本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抵达沈阳。傍晚,日本关东军驻虎石台兵营的独立守备队步兵第二大队的第三中队离开原驻地,在中队长川岛正雄大尉率领下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到文官屯一带实行夜间演习。晚上10时20分左右,以副中队长河本末守中尉和小杉喜一军曹为首的一个小分队在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引爆小型炸药,炸毁一小段铁路。日本关东军并将3具身穿奉军士兵制服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奉军破坏铁路的证据。晚上11时15分,日本关东军自动将南满铁路柳条沟铁桥炸毁,诬指为中国军队所为,开始进攻沈阳北大营。

“柳条湖事件”,日军所使用的所谓物证:几顶东北军的军帽、一支步枪、两根被炸的枕木

爆炸后,河本末守立刻向北大营方向射击,并向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岛本正一中佐报告“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铁路,攻击守备队”。独立守备队又立刻报告了旅顺的关东军司令部。时任关东军高级参谋的板垣征四郎早已等候在沈阳特务机关,岛本正一中佐赶到报告时,板垣征四郎下令向奉军开火,进攻东北军北大营和沈阳城。在文官屯一带的第三中队向南移动进攻北大营,设在虎石台第三中队驻地里的火炮开始轰击北大营和奉天机场。

奉军第七旅在事先已经得知日军将要在近期制造挑衅事件。9月6日,张学良命沈阳军事负责人谓,“无论日人如何受寻事,须万分容忍,不与抵抗,以免事态扩大。”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当时驻防沈阳,接到张学良命令。经过反复研究,第七旅决定对于日军的进攻,采取“衅不自我开,作有限度的退让”的对策,如果敌军进攻,在南北东之间待敌军进到营垣七八百米的距离时,在西面待敌人越过铁路即开枪射击,在万不得己的情况下,全军退到东山嘴子附近集结候命行动。事变发生时,旅长王以哲没在军中。参谋长潘镇源用电话向荣臻请示,荣下令“全取不抵抗主义,缴械则任缴械,入占营内即听其侵入,并告以虽口头命令亦须绝对服从。”9月11日,蒋亦命其避免与日本冲突。

东北军共约20万人,半数驻于关内,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及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万福麟均在北平,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居辽西锦州,仅辽宁省政府主席臧式毅,事先皆无警觉,丝毫未作准备。在沈阳东北军第七旅三个团中有两个团按指示撤走,只有王铁汉的第六二〇团未及时接到撤退命令,被迫进行自卫抵抗,日本人谋本舍三在《关东军史》写道:“因虑营内设伏,为激烈之反抗,故前线士兵,不敢十分挺进,只以极猛烈之炮火相恫吓。”直到次日两点多,铁岭,抚顺的日本守备队相继来到,兵力增加,才勉强迫近北大营四周的铁丝网,从南面突入营垣。双方军队展开巷战,激战到三点多钟。在王铁汉团长率领下突围,撤退到东山咀子集结待命。

在旅顺的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中将经时任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莞尔中佐提议的早就拟好的作战方案,同意了全军出动,下达进攻命令。

9月18日,当独立守备队向北大营进攻同时,关东军第2师第3旅第29团向奉天城攻击。驻军在睡梦中惊醒,死300余人。驻军因长官正滞留于关内,闻变无法应付,奉命取不抵抗主义,日军遂占领北大营、东大营,以及兵工厂。时张学良方滞北平,严令驻军王以哲旅不作抵抗。事变之日,蒋赴江西督师剿共,兼防广东、广西。

9月19日凌晨,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下令:辽阳的第2师主力增援对沈阳的进攻;独立守备队第3营进攻营口、第4营进攻凤城、安东(现为丹东);第2师第3旅主力、骑兵第2团、独立守备第1营分别进攻长春宽城子、二道沟、南岭等地。关东军一万余人于8小时内,占领沈阳城、军营、兵工厂、飞机场。日军遂于9月19日上午6时占领奉天。日军大队入城,完全占领奉天。劫中国兵工厂存储步枪8万支,机枪4,000挺,飞机200余架。长春、营口、安东等地一一陷入关东军之手,朝鲜日军分向辽阳、吉林出动。日军相继占领长春、四平等地。至上午10时,日军先后攻占四平、营口、凤城、安东等南满铁路、安奉铁路(安东-奉天)沿线18座城镇。长春地区东北军自发反击。9月20日,关东军占领长春,9月21日占领吉林省城。

9月21日,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蒋中正回到南京做出三项基本外交原则:一、坚决抱定保护我国领土主权及行政完整;二、维持东方平和而达到维持世界的和平;三、尊重一切国际公约,尤注重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之原则。是日张学良在协和医院对日本新闻记者谈话说:“据昨夜接到辽宁之报告,关于沈阳中日不幸事件之情形,早已知矣,惟因对此不独无抵抗之能力,且又无交兵之理由,是以绝对不加抵抗,任日本之所为,此种严命,余早已发出”。同日,吉林省政府主席熙洽投降,日军遂不费一弹,进入吉林永吉,占领吉林全省。东北边防军驻吉林省副司令长官公署参谋长谢安俊率部投敌,日军第2师主力占领吉林全省。

9月22日,蒋于中国国民党南京市党部称:

“如至国际条约信义一律无效,和平绝望,到忍耐无可忍耐,且不应忍耐之最后地步,则中央已有最后之决心与最后之准备,届时必须领导全体国民,宁为玉碎,以四万万人之力量,保卫我民族生存与国家人格。”

9月23日,日军进至新民。日军扩大占领区,5日之内南满要地相继陷落[8]:98。自9月18日至9月23日,5日之间,辽宁、吉林两省全失,臧式毅、袁金铠、赵欣伯纷向日军投降,在沈阳建立“政权”,仅荣臻率军退守锦县。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厉批评,但蒋仍然希望张学良前往南京商讨外交应变的方法,张却表示拒绝并改派万福麟入京。

9月24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歪曲事实,表示必不使事件之扩大。实则增兵不已,并继续扩大占领区。

九一八事变,即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的中国历史事件,也被称为“盛京事变”或“沈阳事变”。在这一事件中,日本关东军谋划并制造了一起事件,借机占领了中国东北的辽宁省。这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全面展开。

九一八事变起因复杂,其中一方面是由于日本对中国东北资源的渴望,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其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控制。九一八事变导致了东北地区的日本占领,并成为日本建立所谓“满洲国”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割据行为,一直致力于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也成为中国全民族抵抗日本侵略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我们脚下这片土地,是先烈曾浴血守卫的山河,曾经的苦难不能忘,曾经的牺牲不敢忘。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是对中华儿女血肉筑长城的缅怀,是对14年浴血抗战的礼赞,更是敲给今天的警钟!回望灾难,方知和平安宁的珍贵。

热门文章

Copyright © 2024 智能网 - 系统编程和数码游戏介绍_知识_教程服务平台!All Right Reserved - 备案号 : 蜀ICP备12013660号

免责声明:智能网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旨在传递更多信息,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