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排水原理
虹吸式排水是液态分子间引力与位差能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压力差,使水上升再流到低处。由于管口水面承受不同的大气压力,水会由压力大的一边流向压力小的一边,直到两边的大气压力相等,容器内的水面变成相等高度,水就会停止流动。利用虹吸现象很快就可将容器内的水抽出。
虹吸管是人类的一种古老发明,早再公元前1世纪,就有人造出了一种奇特的虹吸管。打个比方,在一个水缸里装有水,用一根管子一端放在水中,另一端在缸沿自然垂下,用嘴在这端端口吸气一会,然后松嘴,那么缸中的水就会从管子中流下来.因为管子呈一段弧形,像彩虹,又能起到吸水的作用,故称为虹吸现象。
虹吸原理三个条件
管的最高点距上容器的水面高度不得高于大气压支持的水柱高度;管内先装满液体;出水口比上容器的水面必须低,这样使得出水口液片受到向下的的压强(大气压加水的压强)大于向上的大气压,保证水的流出。
虹吸原理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向更低的位置流出,虹吸的实质是因为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而产生,虹吸现象之所以能够产生,绝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压强的存在。
压强在不仅仅是虹吸,许多机器都需要依靠压强而完成运作,中国人很早就懂得应用虹吸原理,应用虹吸原理制造的虹吸管,在中国古代称“注子”、“偏提”、“渴乌”或“过山龙”,东汉末年出现了灌溉用的渴乌。
虹吸式排水原理是:内聚力。
虹吸作用并不完全是由大气压力所产生的,在真空里也能产生虹吸现象。使液体向上升的力是液体间分子的内聚力。在发生虹吸现象时,由于管内往外流的液体比流入管子内的液体多,两边的重力不平衡,所以液体就会继续沿一个方向流动。
在液体流入管子里,越往上压力就越低。如果液体上升的管子很高,压力会降低到使管内产生气泡(由空气或其他成分的气体构成),虹吸管的作用高度就是由气泡的生成而决定的。因为气泡会使液体断开,气泡两端的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至0,从而破坏了虹吸作用,因此管子一定要装满水。
在正常的大气压下,虹吸管的作用比在真空时好,因为两边管口上所受到的大气压提高了整个虹吸管内部的压力。 应用实例:把充满水的胶管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垂在盛水的容器之外,而且,出水口要低于水面。这样,水就会从容器顺着胶管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