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除湿原理是什么工作原理 空调除湿功能介绍
作为空调独立的除湿功能,在除湿过程中,室内机热交换器会被作为蒸发器进行吸热,而室内风扇一直以低速运行,同时压缩机也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制冷系统作间断性制冷循环,并将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冷凝水,然后在通过空调的排水管降水排除,而重新释放出的空气则会比较干燥,进而达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效果。
在除湿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空调的温度设定到比较低的标准,这样空调的除湿效果也会更加显著,不过由于在除湿过程中,空调依然需要保持室内温度的舒适,所以空调的压缩机也会不间断运转,这样在除湿的过程中,其耗电量也基本与空调制冷模式下相差无几。
具体来说,在除湿模式下,空调仍将继续制冷模式的热量循环,但相比普通制冷模式,内部压缩机等部件将会保持低速运行。而空调中的蒸发器在制冷剂蒸发的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让蒸发器整体温度降低,所以在除湿模式下,我们会感受到空气变得更干爽,同时温度也有所下降,更适合夏天的除湿选择。
空调“除湿模式”有什么用?
我们可以把空调的“除湿模式”理解为制冷模式,但与真正的“制冷模式”还有些不同,如果开启了“除湿模式”,就相当于在制冷的同时,去除空气中的部分水分,让空调向室内输送的空气“湿度”含量变低。所以,所谓的“除湿模式”,指的是制冷的同时,清除掉空气中的“水分”。
空调“除湿”的原理
普通的家用空调一般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制冷、除湿、制热。当用户将空调设置为“制冷”状态时,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通过特殊的结构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达到给空气降温的作用,而这些被降温的空气会被输送到室内;当用户将空调设置为“制热”状态时,制冷剂在空压机的作用下,通过特殊的结构逆向运行,将制冷剂中的热量传递给空气或水,这些被加热的空气会被输送至室内。而“除湿模式”,实际上就是“制冷模式”,制冷的过程中“蒸发器”会额外做功,在制冷的过程中它会变冷,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湿气)会凝结在蒸发器上,然后顺着管道排出,这也是空调排水的原因,也是除湿的过程。
为什么都说“除湿模式”要比“制冷模式”感觉更凉爽
中国有句古话叫“秋高气爽”,意思是秋天的天气要比夏季凉爽一些,而这是因为秋天降雨量减少,空气中的水分较少,哪怕是与夏天同样的气温,也会让人感觉更加凉爽,而空调的“除湿模式”也是如此,通过特殊结构的设备进行循环“除湿”,降低室内空气中水分的含量,让处于室内的人们感觉到凉爽。反之亦然,如果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处于室内的人们就会感觉到不适。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体感温度”这个词语,体感温度是人体所感受的冷暖程度,以室内环境为例,最佳体感温度受环境、室内温度、室内空气湿度,以及风速影响(可忽略),而空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室内的温度进行调节,“除湿模式”就是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功能,同样温度下,相较于制冷模式,除湿模式可以降低空气中的水分,所以才会让人感觉到凉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