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aol火神机枪,接下来让小编来告诉你。
加特林机枪与马克沁机枪相比有哪些优劣之处
其实在二战之前“马克沁”才是机枪之王!由于它采用了外冷却水套筒对枪管进行强行冷却,所以它可以连续发射250发子弹(英国维克斯机枪),而其它的什么MG42…打完100发子弹之后就要更换枪管了,并且“马克沁”机械动作可靠,极少出现故障,据说在一次战斗当中十挺“维克斯机枪”在12小时内发射了100万发子弹,平均每挺一小时10000发,这期间使用了3吨的水和更换了100根枪管,但“维克斯版本的马克沁”一次机械故障也没发生!这样经受了几乎是破坏性的使用,就是现代机枪也不能与之比肩,所以称:“马克沁”是自动枪械的始祖恰如其分。
相比较于“马克沁机枪”最初的“加特林机枪”其目的也是在提高射速的情况下需要给枪管逐一散热,可是它刚出现的时候就是图片里这样采用弹匣供弹,一个弹匣只有50发子弹,虽然说射速提高了,但供弹手与射手之间要配合协调,才能持续而稳定的发射。
还有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加特林”最开始是手摇机枪,射手摇动机枪旋柄的速度要均匀,心情紧张或者动作僵硬忽快忽慢搞不好造成机枪的卡壳,这需要对射手和供弹手进行严格的训练…所以最开始“加特林机枪”的实用性远不及“马克沁”。
电影《战马》当中德军的MG08“马克沁机枪”结束了骑兵这一几千年兵种的长久生命力!高密度的火力消除了战马的高速冲击力。
受“马克沁”的猛烈打击,英军一个骑兵营指挥官被俘和遍地的骑兵和战马的尸体,而同时期的“加特林”由于机械复杂、射手操纵要求高,在射速方面也低于“马克沁机枪”,早已经日渐式微了,一战之前各国几乎不用这种枪械。
苏联版M1930“马克沁”,其外套筒上有一个大开盖,这是和芬兰人学的,因为芬兰接近北极,冬季非常的寒冷,外套筒里是不能装水的否则会把水箱冻裂,但不装水枪管会过热,芬兰人想出了好办法,就是将水箱注水口加大,冬季可以将碎冰雪装进去,机枪射击时一会冰雪就融化形成了水…“苏芬战争”时苏军了解到了这个办法,随即采用。
但是“马克沁机枪”也有它不可克服的劣势就是它的外水冷套筒,因为有了它整个枪身就重达27.2公斤,在没有多少车辆机动的年代,徒步行军背着它实在是太重了!
M1930射击到200发左右时,蒸汽已经呈浓雾状态了。
接近300发时已经是蒸汽流状态,对水的消耗很大,虽然有胶管和外冷凝水桶可以反复使用水,但每天消耗量也是很大的。
而且并不是任何地方都有取水源,在干旱和沙漠缺水地区,马克沁的射击时间和发射量也要受到限制…由于太重机动不便,再加上水的制约,一战之后各国都大力的研发风冷机枪,采用射击100发子弹之后更换枪管的方式解决散热问题。
美军M2重机枪战斗间歇更换枪管,要带上石棉手套才行。
二战是人类第一次全面机械化战争,由于工业制造能力的提高,武器装备的重量也要比一战丰富的多,步兵营连分队机枪已经普遍化了,还有迫击炮、火箭筒随着通讯装备的提高,在攻坚时还能得到大口径火炮、坦克、航空兵的支援,机枪的作用大幅度的下降,再也不会出现“索姆河战役”马克沁疯狂射击的情况了,由于发射子弹的量降低,所以风冷机枪成为了主流,“马克沁”在1950年代中期就被全面的淘汰了。
反过来再说“加特林”,很长一段时间被“马克沁”压的喘不过气的原因就是在操纵和供弹方面不尽如人意,没有成为主流装备,被相当长一段时间被封存。
时间进入到了1950年代末随着机械加工工艺和微电机技术的提高,“加特林机枪”又复活了,由于有电源驱动枪管可以匀速旋转,这样就不会出现卡壳现象,加长同时弹链(弹带)的出现使得频繁用弹匣供弹的问题也被解决了,“加特林”又出现在了战场上,它首先使用小口径火炮的方式被安装在了飞机上,因为喷气机的高度飞行使得单管航炮的600发/分钟发射密度有些力不从心,而“加特林”通常为六管结构,射速达到了3000发/分钟以上,火力密度提高之后按动一次发射按钮就可以打出去250发以上的炮弹,将目标罩住,击毁概率大大的提高!
而加特林机枪的大规模使用实在越南战争期间,当时美军为了封锁“胡志明小道”将C47运输机改装成了“空中炮艇机”,在机舱里安装了多挺6管7.62毫米“加特林”机枪,7.62毫米“加特林机枪”虽然没有20毫米炮威力大,射程远,但是在800米高度以上视下开火也可以打烂一般的卡车,至于说人只有挨上一发就会毙命!而6000发/分钟的火力密度也大大消除了越南丛林的隐蔽性。
由于在“炮艇机”使用效果很好,美军随即在各型直升机上也安装了M134型“加特林机枪”,在实施“空中蛙跳战术”时先对地面上的可以目标进行一顿扫射,然后直升机编队才开始进行机降…。
图片里隐约可以看到M134机枪的控制马达转动。
加特林机枪目前只在美军当中大量服役,并不是说其他国家制造不出来,而是它的弹药消耗量过大,几乎相当于四五挺相同口径的单管机枪,这对后勤保障的压力非常的大,就连美军这种具备大后勤运输量的军队也把“加特林”列为二线装备,除非是车辆和直升机安装,一般连队几乎没有装备它的…美军尚且如此,其他国家的军队更是很少装备它。
总之,“马克沁重机枪”是划时代的武器,而加特林是自动武器的弹药发射量发挥到了极致,从使用效果来说仍然是“马克沁机枪”要比“加特林”实用!而加特林机枪是因为技术进步后才有了高射速,但它的过大弹药消耗量却是后勤的噩梦,同时机械的复杂也加长了该武器的维护保养时间,所以它并没有像“马克沁机枪”那样的普及,只是在武器装备平台上使用的较多。
机关枪和机关炮有什么区别
兔哥回答:机关枪这个称呼是我们的一种习惯性的叫法,在民间通常把机枪称做机关枪,这个叫法由来已久。从世界上对枪炮的分类方面来说,通常把20毫米以下口径通称为枪。如,7.62毫米轻机枪,12.7毫米,14.5毫米重机枪等;把超过20毫米及以上口径的称为炮,如,双23毫米机关炮,25毫米机关炮等;由此来看两者的区别在于口径,按照这个理论机关枪没什么疑问,最大的也就20毫米,叫机关枪挺合适。但机关炮则不同了,20毫米以上的多了,二战中有的火炮的口径达到了几百毫米,即便是现在的火炮口径也达到了203毫米之多,但没听说过都叫机关炮啊;机关炮有没有一个口径限制呢?有!关键就在于”机关”俩字上。我们往下看;
机关枪和机关炮的相同点:机关枪和机关炮的相同点在于机关两字,我们习惯把枪支的发射机构叫机关,机关枪的特点就是能自动上膛连续射击。这也是机关枪的由来;机关炮只所以被称为机关两字就是因为和机关枪原理相同,能够自动上膛,可以连续射击。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20毫米口径以上的炮都叫机关炮,只有能在第一发炮弹发射后第二发炮弹自动上膛并且还能连续射击的火炮才能叫机关炮;20毫米火炮中,具备这个特点的火炮的口径都不大,通常我们习惯把35~40毫米口径以下的自动火炮称为机关炮。这样机关炮和其它火炮就能很好的区别了。简单讲就是能自动射击的都叫机关炮。自动原理机关枪和机关炮两者一致。
机关枪和机关炮的不同点:(1)首先是口径不同,这是最直接的区别,机关枪的口径在20毫米以下,轻机枪的口径5.56~7.62毫米,重机枪的口径通常在12.7~14.5毫米。而机关炮的口径通常在20毫米~40毫米左右。我国通常把35毫米以下20毫米以上口径的自动武器称为机关炮。(2)射速不同,机关枪也好机关炮也罢口径越小射速越高,口径越大射速越低。如5.56毫米~7.62毫米的机关枪的射速能达到600~900发左右。而机关炮通常在100~500发左右。(3)机关枪是打人员的,机关枪主要的使用目的就是杀伤人员;而机关炮是打设备的,如飞机、装甲车、碉堡等等。(4)发射的弹药不同:机关枪的子弹通常威力下小。机关炮的子弹威力大。(5)射程也不同,机关枪的射程近,而机关炮的射程要比机关枪远。(6)机关枪属于单兵武器,人员能够携带。而机关枪则属于系统武器,主要是车载,机载,舰载。以上是两者的主要的几点区别。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指正,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纲)
gtaol火神机枪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更多关于gtaol火神机枪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